许多家长在家长会上发言时感到困惑,尤其是面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规划时。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针对高中生家长会的发言稿,旨在为家长提供一些发言的灵感和参考。
高中家长会家长发言稿示例
尊敬的班主任韩老师、11班的各位教师以及亲爱的家长们:
大家好!我是11班学生薛晓宁的家长。在开始我的发言之前,我首先想对在场的老师们表达深深的感激之情。感谢您们一直以来对孩子们的关怀与付出,您们的辛勤劳动是无形中支撑孩子们成长的重要力量。
今天,我的发言主题是《高考之路,我们与孩子同行》,我将从六个方面分享我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一、敬重老师的责任心与无私奉献
首先,我想分享一些让我深感敬佩的老师事例。去年8月,班主任韩老师的女儿考入了东北的某高校。虽然此时正是外高开学的紧要时刻,但韩老师却毫不犹豫地放弃了送女儿上学的机会,依然选择坚守岗位,陪伴和指导53名学子的成长。
教物理的吕老师,虽然家里无人照顾孩子,但她依然把自己的孩子带到学校,直到深夜都坚持工作。在一次与吕老师的沟通中,她在朋友圈写道:“临近期末,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学生们的辅导时间还不够,自己家的孩子也常常觉得被忽视。”这样的话语,深刻展现了她为教育事业付出的无怨无悔。
我还记得英语教师李老师,在3月的创新英语大赛前夕,仍然耐心辅导学生,直到深夜十一点半。她的生活虽然繁忙,但始终坚持把学生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这些事例只是外高教师奉献精神的一个缩影。我们家长要引导孩子珍惜这份来自老师的辛勤付出,培养孩子感恩和回报的心。
二、欣赏孩子的努力,胜过无休止的批评
在准备发言时,我回顾了晓宁在这两年高中生活中的每一次考试成绩。虽然她的成绩与班里某些优秀同学相比还有差距,但我认为与她自己过去的表现相比,她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这些进步不仅得益于老师的辛勤教导,更与我们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密不可分。
例如,有一次晓宁在某个学科的成绩不太理想,她告诉我无论怎么努力,这门课总是考不好。我并没有直接批评她,而是轻描淡写地告诉她,这门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虽然我没有做出过多的评论,但这句话却让她重新找回了自信。
从这件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家长,我们在引导孩子时,更应该注重鼓励和肯定。通过积极的言辞,我们能帮助孩子积累更多的自信,培养他们更好的成长心态。
三、设定明确目标,坚定前行
高中生活转瞬即逝,孩子们已经进入高三的倒计时阶段。作为家长,我们也许能帮助孩子们更加理性地制定目标,尤其是关于高考的目标。
一个合理的目标,应该是在孩子的当前成绩基础上,结合他们的能力和兴趣,设定一个既具挑战性又能实际达到的目标。这样可以在未来的学习中,不断激励孩子进步。
另外,孩子们设定的目标应该有清晰的衡量标准,最好能够通过每次考试的成绩进行对比,帮助孩子明确差距,激发他们的进取心。
四、加强亲子互动,感受家庭的温暖
在《读者》杂志上曾看到一句话:“家长若不与孩子交流,等到他们长大后,将不再与你沟通。”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刻与孩子保持沟通,了解他们的成长,分享他们的喜悦与烦恼。
回忆起晓宁刚会说话时,我们就一直保持着平等的沟通。在孩子上高中后,尽管时间有限,我们依然通过每次回家的短暂相聚,及时了解她的学校生活和她的心情。通过这样的交流,我们能够更好地支持她,帮助她渡过难关。
我也想分享一个简单的家庭教育方法——与孩子聊四个问题:1. 学校有什么新鲜事?了解孩子的价值观;2. 今天你做得最好的事是什么?帮助孩子发现自己优秀的一面;3. 今天有什么收获?巩固学习成果;4. 有什么需要父母帮助的吗?明确责任分工。通过这样简洁的交流,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孩子,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五、宽容孩子,理解他们的成长
进入高中后,孩子们逐渐展现出更为成熟的思考和情感能力。随着网络的普及,他们接触到了更多的信息,也开始用自己独立的视角看待社会和人生。作为家长,我们要保持宽容,理解孩子的每一个小错误。
毕竟,成年人也常常会犯错,何况是尚在成长的孩子呢?因此,我们要教导孩子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帮助他们在成功时保持谦逊,在失败时不气馁。
六、家长要走出依赖学校的误区
我曾经听过一位教育专家说:“孩子成长的关键是家庭教育,占比为50%,学校教育占比30%,社会环境占比20%。”因此,作为家长,我们不应仅仅依赖学校,更要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
我经常与晓宁的老师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她在校的情况。当她在学习上遇到困惑或压力时,我们不仅仅依赖老师的帮助,而是通过沟通与支持,共同帮助孩子克服困难。
因此,小编认为作为家长,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和生活状态。只有全方位的支持,才能帮助孩子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最后,我衷心感谢班主任韩老师和所有任课老师们的辛勤付出,也感谢在座的各位家长的支持与信任。希望我们共同努力,帮助孩子们在接下来的高考征途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