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钉子户为什么如此钟爱高考?他们为何不放弃这场考试?

字体大小: 特大

高考钉子户为什么如此钟爱高考?他们为何不放弃这场考试?

大家是否听说过“高考钉子户”这个词?这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故事?其中一位被广泛关注的人物就是梁实。多次参加高考的他,究竟是为何如此坚持不懈?是出于梦想,还是别有隐情?今天我们就来解读这个特殊的高考“常客”——梁实的故事。

梁实——成都的高考“常客”

梁实,成都的一位特殊考生,年近45,身兼生意人和“专职”高考生的双重身份。他的故事因其长期坚持参加高考而备受关注,被许多人称为“高考钉子户”。他曾在2011年再次出现在考场上,这已经是他第十五次参加高考。很多人给他取了诸如“最顽强的高考考生”或“现代版范进”这样的称号,纷纷猜测他为什么如此执着。

高考梦与坚韧不拔的坚持

梁实的高考之路始于上世纪90年代。那时,他辗转在内江、乐山、成都等地,打零工谋生。虽然从事过修机械、砍木材、做服装生意等多种工作,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复习的时间。每年,他都会准时报名参加高考,这一行为让周围的人开始关注他。

90年代中期,梁实投资了建材行业,并且取得了成功。他不仅还清了债务,还开始有了不小的商业版图和一支100多人的团队。然而,尽管事业逐渐走上正轨,梁实并未放弃他的“高考梦”。他依然坚持每年参加高考,只是成绩始终在300至400分之间波动,离他的目标——四川大学数学系,差距依然遥远。

为什么梁实如此执着于高考?

坚定信念,屡败屡战

梁实的高考之路并不顺利,成绩始终未能突破他的期望。每一次失败,他都总结自己的不足。“这次可能没考好,因为我的复习方法有问题。”他坦言,“我的记忆力还是不错的,但我就是不喜欢做题,也不习惯做作业。”这样的自我分析,显露出他对自己高考路程的深刻反思。

茶楼老板娘的温暖支持

梁实每年都在城北的一家茶楼备考,十年如一日。每当他准备进入复习模式时,总会提前来到茶楼,开始他一天的学习生活。一天清晨,他喝了一碗妻子熬制的绿豆粥后,带着书本匆忙赶到茶楼,依旧是第一位到达的客人。茶楼老板娘对他十分关心,每当他备考时,她总会特别照顾他。

老板娘表示,尽管茶楼里客人来来往往,但梁实总能在嘈杂的环境中专心致志地看书。她深知,很多人不能理解梁实为何如此坚持,但她对他依然表示由衷的敬佩。“他的毅力值得我们学习,尽管很多人觉得他像是‘现代范进’,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她这样说道。

梁实的压力与困境

不过,梁实也并非毫无压力。现在,他和自己的儿子一起参加高考。为了证明自己,他甚至在去年对媒体表示,自己今年一定能通过高考。这无形中加大了他的心理负担。“现在心里有些‘虚火’,”梁实坦言,压力让他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再者,我们很容易察觉到梁实的复习方式也存在一定问题。他表示:“我现在懒得做题,通常只是看看解题思路和答案,然后直接选择正确的选项。”这种缺乏深入练习的复习方法,使得他在面对大规模题量和难度较大的高考试卷时,感到非常吃力。“复习只看书,考试才做题,结果一到高考,心情焦虑,很多题都无法完成。”梁实回顾道。

目录 文章主题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