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录取存在哪些骗局?如何防范高考录取中的十大陷阱?

字体大小: 特大

高考录取存在哪些骗局?如何防范高考录取中的十大陷阱?

随着高考的结束,很多考生和家长都开始关注高考录取的相关事宜。然而,随之而来的高考录取骗局也层出不穷。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识别和防范这些骗局,小编整理了常见的十大高考录取骗局,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参考和警示。

高考录取骗局一:虚假军校招生信息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编造所谓的军校地方招生名额,甚至伪造军队印章和相关证件,骗取考生家长的信任和金钱。

高考录取骗局二:设立虚假招生办事处

不法分子可能会在市区租用房屋,伪装成高校的临时招生办事处,打着“招生”的旗号实施诈骗。考生在交纳相关费用后,这些骗子便会携款逃跑。

高考录取骗局三:通过录取信息实施诈骗

一些骗子会通过了解录取信息的渠道,利用家长和考生急于获得录取情况的心理,向他们索取费用。家长在急切的情绪中,往往容易上当受骗。

高考录取骗局四:冒充招生办工作人员

有不法分子冒充高校的招生人员,携带假冒的招生宣传资料,诱导学生及家长填写志愿,并通过夸大录取难度或暗示高额费用来实现诈骗目的。

高考录取骗局五:混淆学位与教育类型

骗子通过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和自学考试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诱导考生报考。受害者往往在入学后才发现自己并没有进入正规的本科或专科,而是进入了自考、成教或网络学院。

高考录取骗局六:虚假奖学金骗局

有骗子冒充教育局工作人员,声称可以提前为困难生或成绩优异的考生发放奖学金,并要求受害人在ATM机进行转账,受害人通常因为急于获得奖学金而被骗。

高考录取骗局七:伪造录取通知书

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邮寄伪造的录取通知书,欺骗考生和家长将学杂费先行打入指定账户。骗子通常通过伪造的官方文件和通知书来增加可信度。

高考录取骗局八:虚构“内部名额”

骗子伪造招生文件、印章,设立报名点,声称掌握有高校“内部名额”或“机动计划”,让家长支付定金后迅速逃跑。

高考录取骗局九:利用短信和网络进行诈骗

通过手机短信和网络平台,一些骗子会发送虚假的招生信息,称只需支付费用便能进入重点大学,或在虚假的招生网站上提供“代办入学”服务,帮助考生获得学籍和文凭。

高考录取骗局十:谎称有“特殊关系”

骗子自称是高校或招生办的领导亲戚、朋友,声称能够帮助“低分高录”或调整专业,将考生从专科调入本科、或从普通专业调入热门专业等,以此进行诈骗。

目录 文章主题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