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3年秋季开始,北京市将正式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这标志着第二批试点城市的改革计划已经进入实施阶段。继上海和浙江之后,北京的高考改革方案也开始展开,具体改革细节请参阅下文。
北京高考改革新政正式启动
北京市教委已发布高考综合改革的相关政策文件,包括《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和《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试行)》。这些新规明确规定,从2023年9月1日起,所有2023级高一学生将开始实施这一改革方案。这一变革标志着,北京将通过**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化录取方式,进行招生选拔。
北京高考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学业水平考试:选考成绩纳入高考总分
此次改革中,**学业水平考试**包括普通高中课程中的**语文、数学、外语**等13个科目,合格性考试的结果将以“合格/不合格”形式呈现。合格性考试的成绩不仅是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也是确认高中同等学历的关键依据。
在**等级性考试**方面,共有6门科目可以选择(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生可以根据所报考高校的要求及个人兴趣,从这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参加考试**。这些科目的成绩将以等级的形式公布,具体为A、B、C、D、E五个等级,成绩有效期为当年,并会计入高考总分。高校可根据自身的教学特色与需求,提前规定和公布选考科目。
从考试安排来看,**合格性考试**将按照学生每学年完成的必修课程进行随时安排,并确保**随教随考**。合格性考试将在每学期末进行两次,涵盖**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而**体育与健康**及**艺术**等科目的考试则安排在高三年级特定时段。**等级性考试**将集中安排在高三年级第二学期,每学年仅组织一次。
二、综合素质评价:为高等院校招生提供参考依据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北京市还特别推行了**综合素质评价**,该体系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发展性,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多个领域表现出自己的能力和特点。
根据北京市教委的相关说明,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大方面。重点关注学生在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为确保**综合素质评价**材料的真实可靠和评价过程的公正性,北京市建立了**电子平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通过平台记录自己的活动和成长轨迹。学校每学期都会对这些记录进行审核,并通过平台进行公开公示,确保评价材料的透明度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