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医八年后决定重新参加高考?这次高考能改变未来吗?

字体大小: 特大

为什么学医八年后决定重新参加高考?这次高考能改变未来吗?

在高考录取的尾声时刻,张坤淇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收到了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录取通知书。此时,他已经与高考“分离”整整八年。重返考场后,张坤淇的表现不凡,虽然他的高考成绩足以被北大、复旦等名校的热门专业录取,但他坚持自己的选择——投身医学。

八年后再出发,坚定追求医学梦想

张坤淇的第一次高考经历是在2009年,那时他凭借出色的成绩进入华中科技大学,选择了信息安全专业。然而,在大学期间,他对游戏开发产生了浓厚兴趣,甚至在学业未完成的情况下,选择自主创业,步入社会。不过,经过几番尝试后,他渐渐意识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充满迷茫。

在家人的鼓励下,张坤淇决定重新振作,他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选择一个能够帮助他人的职业。最终,他确定了当医生的理想:“就做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吧。”

张坤淇在甘肃省高考中取得了第143名的优异成绩,这为他提供了进入众多名校的机会。经过一番深入了解,他最终选择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他说:“虽然大家都说学医辛苦,但我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崇高的职业之一,能够拯救生命。我的家人也全力支持我的决定。”

医学热潮,火爆升温

张坤淇的故事并非个例。近年来,随着医学专业的逐渐火爆,从上海到全国,报考医学院的学生数量持续攀升,吸引了大量高分学子的关注。

有分析认为,香港的“状元”偏爱医学专业,原因在于医生职业在当地受到极高的尊敬,收入丰厚且工作相对稳定,“无论中外,医学教育始终被视为精英教育”。

然而,也有人认为,内地的医疗环境与香港有很大差异,尤其是医生的收入和工作压力等问题引发了部分质疑。最近,关于“医科冷却”的讨论时有出现。对此,有招生专家表示,我们不能因为少数医学院录取分数有所下降就断定医学专业已经不再受欢迎。相反,应该关注那些招生规模庞大的医学院校,这些学校的招生情况更加稳定,能够为考生提供更加精准的参考。而且,每所学校在不同省份的招生情况各异,某些省份的招生人数少或分数低,并不代表整个医学专业的招生形势出现了下降。

目录 文章主题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最新文章